当前位置:

第7章 午餐

大王木木Ctrl+D 收藏本站

一下课,不等老师离开教室,好几个人飞速窜到成绩单前——

“徐浩牛逼啊,又是年级第一,压17班那个蒋溪一头。”

“完蛋,掉到230名了,去年一中线划到210,回家又得被叨叨,你多少?”

“178,还行吧,就比你多了10分,多对两道选择题就追上来了。”

有人兴奋欢呼,有人唉声叹气,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
秦以安稍稍等了一会儿,看人散的差不多了,才上前去看。

她记得这次月考她考的很不好,因为家庭变故,前一个月一直浑浑噩噩,这次考得是上学以来最差的,所以印象深刻。

果然,成绩单上,总分600的题目,秦以安考了508分,排名班级26年级168——一个勉强可以上本市重点高中,但是离学霸十万八千里的分数。

其实初中入学考试,秦以安是全校前十,也因此考上了实验中学的重点班,初一还考过年级第一。

但是妈妈生病之后,就没人盯着她学习,自我管理能力不好,也因为家里各种事情分心,成绩下降了很多。

到高中之后,一直不太适应学校的氛围,青春期又遭遇各种变故的孩子,心思敏感,很难专注到学习上,学习习惯也算不上勤奋。

高考勉强过了一所211大学的分数线,本来是选择该校王牌的法学专业,却被调剂到了不太受重视的广告学。

最后也就迷迷糊糊的干了这一行,始终也没找到她真正热爱,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。

看完成绩,教室里人都跑的差不多了,好友翟清妍走过来叫秦以安,“走呗吃饭去。”

翟清妍个子不高,瘦瘦小小的,带着椭圆细边框眼镜,梳着个低马尾,发际线中间的美人尖尤为突出,颇有种古典美,一看就是个文静内向的姑娘。

两人从小学就是同学,家住的也比较近,经常一起吃饭,一起放学回家,关系很不错。

秦以安自然而然地问:“吃什么?”

翟清妍说:“云南小锅米线怎么样?”

秦以安当然同意,两人一起往外走。

她们所在的实验中学是个老牌学校,在市中心,校园特别小,食堂也只有很小一个,做的饭特别难吃——不是学生挑食说的那种难吃,是直到十几年后,秦以安想起来还心有余悸的那种难吃。

她记得自己小时候还挺喜欢吃花菜的,但是有次在学校食堂吃花菜,外面裹着绿色的酱,看上去就很诡异,放到嘴里甜不甜咸不咸的,散发出一股腐烂的味道,秦以安当场就没忍住呕了出来。从此以后对花菜有了心理阴影,再也不吃花菜了。

难吃也就算了,还没什么营养,每天就提供一种食物。做米饭配两个菜,一荤一素,荤的要么就只能找到点肉末,要么就是鸡架之类啃不到肉的。如果做面条就更夸张,上面浇一勺酱,连菜都没几根。

但胜在价格非常便宜,一顿午饭只要两块钱,不够还可以无限续吃。

学校里有一些周边乡镇、山区来的学生,家境不太好的,食堂是量大管饱的选择。

其他同学家离得近的可以回家,有部分是父母过来送饭,在学校门口路两边排成一排很是壮观。

没有这些条件的大都在学校周围的各种小店解决。什么米线、砂锅、擀面皮、肉夹馍、牛肉面、炒粉……学校两边开满了各色小吃,都是这个时期经常解决午饭的地方。

然而这些东西都有个共同点,多油多碳水,少蔬菜少蛋白质,肯定是不太符合系统关于“营养均衡”的任务要求的。

不过秦以安还没想到什么解决办法,也挺想念学校门口小吃的味道,决定暂时把任务抛到一边。

米线店里人特别多,收银台前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。两人都要了鸡肉米线,小碗四块五,拿到一个标着数字的椭圆塑料牌,等叫到号再去端。

在店里走一圈,四处瞅瞅,没找到空位。

秦以安发现有两个女生放下了筷子,其中一个从包里掏出餐巾纸擦嘴,料想她们马上离开,于是越过人群眼疾手快站到旁边,在她们站起身的第一时间,抢先坐了下来。

跟在秦以安后面一人想抢另一个,秦以安飞速把钱包放到座位上,示意说:“这儿有人了。”随即招呼翟清妍过来。

那人回头对她怒目而视,又无可奈何地走了。

翟清妍也赶紧过来坐下,用惊奇的眼神上下打量秦以安,“感觉你今天很不一样,变厉害了。”

秦以安问:“哪种厉害?”

翟清妍歪了歪头,“就是,变强势了,感觉整个人精神了很多,头发扎的都比平时高。还有早上怼蔡晖他们几个,也太厉害了,那几个人真是烦人,总喜欢捉弄人。”

秦以安轻轻笑了笑,可不是“厉害”了吗,独自在外打拼多年,肯定是比当年沉浸在象牙塔里的时候“厉害”多了。

米线很快上桌,热乎乎的一大碗,里面配了一点海带丝和几片青菜,最上方铺了一小撮鸡肉,汤面上漂浮着几滴红油,看上去特别香。

秦以安迫不及待抄起筷子,嗦了一大口,味道果然很不错。

一边吃着,一边闻到桌上辣椒罐里散发的香气,打开一看,鲜艳的红油上面漂浮着白芝麻,诱的人疯狂分泌口水,忍不住往碗里加了两勺。

翟清妍看见,惊奇地问:“你放这么多辣椒?不怕辣吗?”

秦以安把辣椒油在洁白的米线中拌匀,不以为然地说:“这个辣椒好香啊,应该不辣吧。”

没想到下一秒钟就被打脸——再嗦起一口米线时,辣椒油顺着气流呛进喉咙直到气管,引起一阵疯狂咳嗽。

秦以安赶紧拿纸巾捂住嘴,爬到桌子下面咳了半天,眼泪流了满脸。

这才想起来,现在的身体,跟十几年后并不一样,还没锻炼出来吃辣的能力。

秦以安的家乡C省,位于北方中部地区,既没有沿海的资源丰富、交通便利,也没有西部的地大物博、政策扶持,总之就是很平庸,没什么存在感。

放到食物上也一样,既没有丰富多样的食材,也没有变化万千的调味,家常菜非常单调,连辣椒都不怎么吃,家里做饭从来不放。大家吃辣的习惯,还是随着这些年外地小吃的疯狂涌入开始的。

秦以安上辈子上大学之后,在贵州室友的带领下开始疯狂吃辣。现在一夜回到解放前,对自己吃辣能力预估严重不足,后半程吃的很是狼狈。

吃完饭,秦以安向好友打听了眼镜店的位置,准备去做个检查。

翟清妍叫住她,“哎,你喝奶茶吗,我帮你带啊,还是老口味?”

秦以安已经忘了这时候奶茶的味道,还挺想尝尝的,从钱包里掏出最后的五块钱,递给翟清妍。

回来一天时间,她已经开始习惯重新使用现金了。

急匆匆赶到眼镜店,店员特别热情,设备看上去也很专业,一个穿着白大褂,不知道是不是医生的人,把她带到验光室,机器测完人工测。

折腾了半天,终于得出结论——的确是近视了,左眼50度,右眼75度。

秦以安拿着验光单仔细研究,其实在呼唤系统扫描,心里有点忧愁。

店员抓紧时间推销,“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配眼镜的,你现在还是学生吧,如果不注意,度数增长的会很快,等到以后高度近视了,后悔都来不及。”

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,这也正是秦以安担心的问题。

“你看我们这儿的高折射镜片,它很薄,戴上去都没有存在感,可以做上中下三种不同的折射率,远处的时候度数高,看近处度数就低。

这种就是缓解眼睛疲劳,可以有效防止度数增长,对近视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。

而且它有防蓝光膜,你们现在看电视电脑都比较多,这个就是专门针对电子屏幕的。”

来自十几年后,信息大爆炸时期的秦以安,听到这些话术,越听越觉得是在忽悠,尤其店员说什么治疗效果,一听就不靠谱。

“行,我今天就来检查一下,回头有需要再配。”秦以安想先离开,却被店员给“缠”上了——

“这款真的很不错,是专门针对你们青少年的,我们还给搭配了……”大概是看秦以安脸嫩不好拒绝,拉着她不停的介绍,想走都走不了。

秦以安只好无奈地摊摊手,“你跟我说也没用啊,我又没钱,要等我家长来决定啊。”

店员的声音立马顿住,回了声“哦”就去做别的事情了,好像在埋怨秦以安不早说,让她白费了这么多口舌。

出了门,发现外面放着一个测量身高体重的仪器,投币一块钱测量一次。

秦以安上去站好,投了一块钱,仪器上面的横杆缓缓下降,在她的头顶停了两秒,一字一顿地报出机械音,“身高,167,厘米;体重,44.5,公斤;体型,偏瘦,请注意营养。”

天啊,自己现在居然还不到90斤!

那日后是怎么,在身高没长多少的情况下,体重增加40多斤的?

太可怕了!

秦以安现在无疑是很瘦的,但也没有非常夸张,主要是小女生身形,还没经历脂肪疯狂增长的青春发育期,胸臀这些部位都还是一片平坦。

之后两三年随着身体的发育,体重增加是正常的,但一定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不能像上辈子那样胡吃海塞不运动,体重狂飙还长肥胖纹了。

还有就是身高问题,上辈子她成年后的裸身高是168厘米,今天穿了鞋子167,按照正常趋势,未来一年还会长两三厘米。

但是秦以安不太满意。她从小就是高个子,幼儿园时甚至被叫傻大个,理想身高是175。可惜发育虽早,到14岁就不长了。

不知道有没有办法可以多长几公分。

作者有话要说:2分评论送红包哈,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单机吧,感谢支持,么么哒(づ ̄ 3 ̄)づ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