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帝师_第644章

来自远方Ctrl+D 收藏本站

  “朕以为,基、埊、圻均是不错。”朱厚照点着奏疏,道,“然‘壡’之一字更合朕意。再者……”

  壡?

  杨瓒探头,见朱厚照提笔,在奏疏末尾添上“埾”字,不禁默然。

  话说,熊孩子仿效太宗皇帝的念头,究竟有多强烈?

  埾有聚土之意,寓意自然好。但用作皇子之名,实有些欠妥。

  归根结底,皇子如何命名,非杨瓒可以置喙。

  他能做的,不过是在朱厚照撒丫子飞跑时,奋力拉住衣袖,别让熊孩子轻易玩脱缰。

  好在要过宗人府那关,朱厚照不能随意而为。否则,顶着“朱载埾”这个大名,金枝玉叶也将压力山大。

  如果小皇子会说话,八成会苦着脸表示:父皇,您还是将儿臣忽略到底吧。

  离开宫城,天色尚早,杨瓒未回长安伯府,径直转道城北。

  明年二月,朝廷将行武举。

  三月会试,四月殿试。

  天子有意点杨瓒为主考官之一,试天下俊才。

  三位阁老未见反对,六部九卿干脆顺水推舟。只不过,在此之前,杨御史还需升上两级,官至副都御使。

  朱厚照手一挥,没问题!

  先时蓟州战功,金银之外再无恩赏。正可落于此处。

  于是乎,未及弱冠的都察院副都御使,正三品大员新鲜出炉。附带朱厚照早前敕谕,兼领詹事府少詹事,太子宾客。

  谢丕顾晣臣同被擢升。

  前者升兵部右侍郎,与杨瓒平级,擢升速度堪谓一绝。

  后者升国子监祭酒,虽是从四品,但掌国学诸生课业,并掌京卫武学,国公世子、宗室子弟照样敲手板,权威可见一斑。

  两人同入詹事府,授太子宾客。

  圣旨下达,大学士府和顾府门前车马如龙,宾客如云,来贺者不知凡几。

  反倒是杨瓒,整整五日,未见一个同僚拜访。

  仔细想想,不难理解。

  长安伯府,顾指挥使家宅。门房都是锦衣卫,不说阴风阵阵,也是寒气袭人。

  脑袋被石头砸过,才会主动上门。

  由此,着实省去不少麻烦。

  这种便宜,唯杨御史可得。无论谢状元还是顾榜眼,都仿效不来,只有羡慕的份。

  车到武学门前,并未停留,而是再行百米,停在一座官学前。

  递出御史腰牌,守卫立即让开道路。

  大门洞开,杨瓒下车步行。

  绕过影壁,迎面一座空阔校场,二十余名舞勺少年,着一式短袍,随训导练拳。另有十几名七、八岁孩童,靠着墙角,正蹲马步。

  杨瓒一身绯色官袍,站在皆是青衣蓝袍的官学中,极其醒目。

  不到片刻,即有教授来迎。

  知杨瓒此行乃是“私访”,不为公务,略松口气。引杨瓒离开校场,往二堂行去。

  穿过厅门,即有朗朗读书声传来。

  两人同时放轻脚步,行到窗外,见室内情形,不禁现出笑容。

  官学乃是新办,儒师训导由国子监和京城武学调任。教授文章经史同时,不落兵法武艺。

  君子六艺,被列为基础学科。

  上马能仗剑卫国,北驱残敌,下马能诗书成文,定治国安邦之策。

  学中子弟,不拘勋贵寒门,民户军户,考评入学,每月一试。优秀者多有奖励,落后者,不想背着石砖,绕校场跑百八十圈,必须奋起直追。

  杨廉志向远大,立志在锦衣卫的道路上,大踏步迈进,一时半刻扳不回来。杨瓒无法,不想让侄子被满府锦衣卫继续带歪,只能咬牙,送其入官学。

  为此,特地拜访李阁老,随后上疏天子,献办学之策。

  天子当场拍板,就这么办!

  不出几日,京城武学旁新设一所官学。

  办学宗旨:仿强汉盛唐,士子仗剑,文武兼修,绝不偏科!

  起初,学中多为五品以下官员及寒门子弟。

  随杨御史亲侄,庆平侯长孙,武定侯三子,刘阁老玄孙等加入学籍,官学的门槛瞬间拔高,屋脊房梁都笼罩一层瑞光。

  朝廷下令,学中设立文馆,凡翰林学士,每旬必至讲学。

  官学房顶的瑞光,骤成七彩。

  短短几年时间,入学的人数竟如滚雪球一般,成倍增长。

  正德八年,皇长子,安化王,兴王世子前来“体验生活”,更是造成轰动,官学大门差点被挤破。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